電視作為家庭常見的娛樂電器,在各價位段競爭都非常激烈。而絕大部分廠商吸引消費者的手段都是低價,如今2000多元就能買到一款4K高清電視並不是什麽難事了。不過很少人知道2000元與4000元電視的差距,導致買了一款4K電視後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甚至在外觀、畫質、配置等方麵表現不盡人意。
前段時間,筆者身邊就有一個哥們買了一款2000多元的電視,當時它看到電商平台的購買界麵介紹說能夠帶來超強沉浸感,語音助手、全麵屏、4K等技術一應俱全,一心動就買了,可是買來之後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比如邊框粗大、全身塑料、看直播畫麵抖動等,用了幾天就給退掉了。隻想說,筆者這位朋友還是太年輕了。
在線上銷售日趨火爆的今天,電商平台的電視購買頁麵當中都會將產品的促銷信息、特色優勢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在消費者麵前,自己的一些弱項絕口不提,並且外觀圖片大多數都是經過美化或是後期處理過的,加上2000多元的低價,非常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在這個時候對於不太懂電視朋友來說,可能就會起到一定的誤導作用。
俗話說"一份錢,一分貨",4000元的電視到底比2000元電視好在什麽地方呢?多出的這2000多元到底值不值?
外觀得注重工藝 現在的電視市場都流行全麵屏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將電視四周的邊框做窄,帶給人更加沉浸式的視覺體驗,這個時候小夥伴們可千萬不要隻看渲染圖,更多的應該去評論區看看買家秀曬的圖片或者電視本身的製作工藝。2000元價位的電視材質很多都是塑料機身,背板也都是拚接而成的,不僅造型突兀不美觀,而且很難做到極窄邊框。
電視畫質不馬虎 屏幕是電視的靈魂,主要是看畫質清晰不清晰,看著是否舒服,HDR高動態光照渲染技術對於智能電視來說已經很常見,自然會成為選購時的標準之一,而想要獲得更多的畫麵細節,看得看分辨率、色域、MEMC防抖等技術。
在分辨率上,"4K"會誤導一些用戶,它其實分為"真4K"和"假4K"。液晶電視屏幕麵板上由紅綠藍(RGB)三原色組成的像素點依次排列而成,這種就是真4K麵板,有效像素是820萬;而"假4K"很多紅綠藍白(RGBW)組成像素點依次排列成的,有效像素僅615萬,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需要注意。
MEMC運動畫質補償技術也非常重要,它能在傳統的兩幀圖像之間加入一幀的運動補償幀,可以減少上一幀圖像的殘影,提高畫麵流暢度。很多2000多元的電視並非使用是和海信HZ55E7D一樣的全程MEMC技術,它們無法做到對全片源進行插幀,難以完美解決畫麵鋸齒、抖動、拖尾等現象。
色域覆蓋率的數值越高,代表電視機對色彩的還原能力越強,畫質好的電視一定有著較高的色域值。2000元的電視色域值並不會很高,甚至都沒有超過90%,這也使得畫麵看起來慘淡。而4000元的電視色域值普遍都能保持在100%以上,對追求極致色彩的用戶來說相當友好。
性能配置無縮水 現在我們家中的電視都身兼數職,除了看4K視頻,還得玩遊戲、下載應用等,判斷一台電視硬件配置的高低主要看處理器、內存、閃存等參數。2000元的電視為了節約成本,往往會在內存和處理器上進行縮水,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容易出現卡頓、內存不足這樣的問題,所以在購買電視時運行內存2GB以下需仔細斟酌,處理器得朝架構先進、核心數較大的電視看齊。
4000元價位的電視在配置上是不會吝嗇的,這樣一來就能做到播放主流視頻格式時不卡頓,播放4K視頻時無卡頓,而且日常操作也做到了流暢,充分考慮到了人們的高強度使用需求。
音質不向纖薄機身妥協 音質可以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之感,然而很多2000元價位的電視為了追求纖薄,使用的是一些低成本的音箱,聲音幹癟無力,音質甚至還不如早期的CRT電視,非常影響整體的觀看體驗,其實在追求纖薄設計與好音質之間並非完全矛盾。
這一方麵,4000元價位的電視設計思路要更為巧妙,在保持機身纖薄設計的同時,能做到不錯的發聲單元和音箱。
人工智能更聰明 人性化的操控體驗也是高品質電視的特質,很多低價位的電視雖然也提供有AI聲控技術,但隻能進行一些常規搜索,比如搜電影、調整音量、快進等,一旦遇到一些複雜的語音就完美不知如何應對了,並且還得與手機或遙控器聯動才能使用。可以明確的說,充滿智慧、能提供人性化服務的人工智能是很多2000元價位電視所不及的地方。
以上就是4000元電視和2000元電視的一些差別,可以看到價格更貴的電視會把注意力放在畫質、做工上,因為它能直接體現出一台電視的技術實力,而且4000元價位的優異電視一般在音質、硬件配置等方麵也都更為精進。小夥伴們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尺寸和品牌的電視,一定更要對各種宣傳術語一定要保持理性的認識,千萬別被帶偏了節奏。
(责任编辑: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