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第一季度前三大品牌占據中國智能音箱出貨量的85%。這意味著,智能音箱銷量的激增大部分是頭部品牌的功勞。
近日,有研究機構發布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1556萬台,同比增長233%;銷售額30.1億元,同比增長149%。中國上半年智能音箱的銷量接近2018年全年。可以看出,2019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單台設備的平均銷售額僅為193元。
市場馬太效應凸顯 據家電網了解,2019年上半年的智能音箱市場,TOP3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93.3%。此前IDC公布的《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也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前三大品牌占據中國智能音箱出貨量的85%。這意味著,智能音箱銷量的激增大部分是頭部品牌的功勞。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智能音箱當前銷量的增加,更多的還是因為低價補貼刺激推動,頭部品牌的體量能讓其推出更大規模的價格補貼,令其它小品牌無法與其競爭。據悉,在2018年的雙11期間,天貓精靈X1售價從499元降到99元,原價399元的叮咚TOP智能音箱更是開出49元的優惠價,小愛音箱從169降到99。
另外,由於資金匱乏、人才缺乏等因素,小品牌無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與頭部品牌競爭,隻能看著頭部品牌瓜分市場,出現了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形成新的行業壁壘。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智能音箱新進品牌數量隻有5個,而行業在剛起步時曾湧進近2000家廠商。
價格戰背後隱患顯露 在2019年,騰訊聽聽項目暫停,Rokid被曝裁員。行業內開始反思,靠低價搶奪市場,搶奪智能市場流量,搶奪用戶,真的能夠搶占流量入口嗎?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2018年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曾公開表示:“不再跟進智能音箱賽道”。
其實,在價格戰的背後,大部分廠商都在虧本經營。音頻廠商古古美美CEO童建超曾向媒體公開透露過,不帶屏幕的小型音箱成本在150元左右,加上Wi-Fi模塊、芯片、麥克風陣列等智能硬件模塊在250元左右。目前天貓精靈和百度小度的基本款售價都在100元以下,小米小愛的價格也僅僅高出幾十元,這意味著這些產品都在虧本銷售,每萬台就需補貼百萬元左右。
此外,智能音箱的隱私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正麵解決。在2019年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愛加密等聯合發布了《智能音箱安全測評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國內主流智能音箱市場,存在未經用戶授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以及違規傳輸數據等安全風險。據了解,這些安全風險包括任意采集聲紋信息、對個人隱私缺乏防護、內容播放無監管,甚至有可能成為監聽設備等。
行業人士表示硬件行業利潤向來不高,而像智能音箱行業這樣降價近一半,甚至80%的情況幾乎沒有。硬件公司的思維,就算沒有靠硬件賺錢這一說法,但不可能以大虧損換市場。智能音箱目前大部分利潤率明顯不會超過5%。麵對已經到來的5G時代,缺乏後勁的智能音箱行業到底能否跟上發展的步伐,還是一個未知數。
(责任编辑: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