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說,目的是做大做強,變成一個帝國,但海爾不是。”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海爾希望把企業做成一個生態圈。”在17日下午召開的“智動力,慧生活”主題論壇上,張瑞敏再次強調,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必須要“連接用戶”,海爾生態圈的目標是為用戶創造價值。
用戶體驗迭代是核心,“智慧家庭”是方向 張瑞敏表示,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工業生產時代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挑戰,傳統大型企業必須顛覆自我,努力朝“智慧家庭”方向轉型。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能夠更快捷高效地獲得符合自己個性化需求的優質產品及服務。
張瑞敏認為,物聯網應該是一個體係,而非一款產品。一個產品是否智能化並不代表物聯網。因此,海爾要完成從電器到網器再網站的產品演進。即從傳統的顧客交易到人機交互,再到建立用戶圈。張瑞敏強調,企業必須變消費者為產銷者。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前端設計中,生產用戶需要的產品。然後通過不斷的產品迭代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打造“智慧家庭”。
現在的物聯網產品隻是把智能做得更高,但沒有連接 以往,製造業企業如何收集用戶需求,實現規模化定製和快速迭代,一直是個難題。張瑞敏指出,簡單的機器換人僅實現了高效率,並非工業4.0。互聯網工業最重要的是做到高精度。智能製造作為物聯網的後端,需要從傳統時代的大規模製造,向互聯網時代的大規模定製轉型。海爾建造了7大互聯工廠,打造出一個生態係統,能夠實現用戶全流程的實時互聯,讓全球的用戶全流程地參與設計和製造。
而海爾正在探索的社群經濟模式,可將用戶不同的需求合並同類項,實現不同需求模塊的組合。其解決了企業與資源的分離的痛點。在海爾的生態圈中,包括用戶在內的所有資源都可以平等地生存其中,同時讓企業越發小微化,距離市場更近一步,真正實現與用戶的互聯互通,零距離。
人單合一,做物聯網時代引領者 海爾早在10年前便創新提出了“人單合一”模式的戰略轉型,建立了扁平化網絡組織,實現了從生產產品到生產創客的轉變。成功幫助小微創客成為配置資源的主體,並作為平台為小微配置資源提供服務,使用戶、產品、渠道供應商通過網絡化的組織資源得以實現互通互融,真正實現同用戶零距離,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這正是企業應對工業4.0變革,引領物聯網時代的轉型之道所在。
如今這些探索已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上半年,在家電行業整體低迷的環境下,青島海爾逆勢增長,成為國內家電企業中唯一一個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的公司;2016年三季度,青島海爾營業收入單季度增長超過50%。在《財富》公布2016年“最受讚賞的中國企業”排行榜中,海爾成為自《財富》2006年推出“最受讚賞的中國企業”排行榜以來,唯一一個連續11年蟬聯TOP5的品牌,在阿裏、百度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地位飆升的時代變革下,仍然穩坐一席之位。而海爾“與用戶聯係”的企業模式轉型更成功入選哈佛商學院案例,成為眾多企業學習效仿的典範。
彎道超車不如換道超車 物聯網概念自提出已經曆了17個年頭,但一直沒有實現突破引爆。很多企業期望通過“彎道超車”的形式在物聯網時代實現逆勢轉型。然而張瑞敏認為,彎道超車仍然受困於別人的規則。真正實現互聯網轉型的關鍵在於,必須徹底顛覆舊有的規則與體製,實現“換道超車”。專家預測,2019年將物聯網將實現引爆。海爾希望通過“智慧家庭”與用戶的互聯互通,在時代的驅動下,實現更高的突破。
其實,能成功從傳統模式向互聯網模式的轉變,全球範圍來看還未有先例。目前,全世界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探索。張瑞敏期待,經過多年深入的探索,中國傳統企業有一天可以把握住變革時代所蘊含的巨大機遇,在互聯網方麵實現重大的飛躍、突破。
(责任编辑:互聯網)